七夕节最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,不过那时候的七夕,是祭祀牵牛星、织女星,并无后面的故事。直到汉代,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,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。历史上有很多悲欢离合的七夕节的古诗词,流传千古。
整个七夕节的乞巧过程,唐人祖咏都写成了一首诗《七夕》:
闺女求天女,更阑意未阑。
玉庭开粉席,罗袖捧金盘。
向月穿针易,临风整线难。
不知谁得巧,明旦试相看。
这首诗,就完整地叙述了七夕乞巧风俗中祭拜织女、穿针投针、养喜蛛比蛛丝等活动。由此可见七夕节是待字闺中女子的节日,她们无奈每日只能在家,注定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只能跪拜织女祈求找到一个如意郎君。
牛郎织女的命运只能是每年见一面以解相思之苦,所以秦观最著名的宋词《鹊桥仙》形容这一个情感节点,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说:“两情若是长久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!”若两情相悦,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,何必常做久别离若两心相依,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节,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。
七夕的“情人节”,如果两心情热,那就是“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”,如果心境秋凉,那就是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”。七夕的古诗道尽了人世间感情的悲欢离合,酸苦无奈。从前书信很慢,车马很远。封建思想束缚了许多有情人,现在虽说摆脱了封建教条的束缚,但是男女感情又浮现出更多的问题,才下心头又上眉头啊。